儿童的早期干预怎么做
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它用于发展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5-6岁以前的小儿。通过这种措施,希望使儿童在体格、运动、智力、语言、行为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早期干预的定义
广义来说,早期干预就是针对所有孩子的早期发现,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训练。
狭义来讲,就是针对有高危因素的孩子,重点监测筛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的一系列丰富刺激和康复训练活动,以达到减少伤残儿发生、提高儿童健康素质、给予适当家庭的指导,让他们尽快回归轨道的目的。
哪些情况常需进行干预
☑ 运动发育迟缓
比如到了相应月龄仍不会抬头、翻身等。
☑ 语言发育落后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孩子无目的、无计划地乱动。
☑ 智力低下
也叫精神发育迟缓,即孩子智力发育滞后。
☑ 孤独症
有三个特点,社交障碍,跟人沟通有障碍,眼睛不会注视,跟人亲近程度差,跟同龄孩子不会一起玩;其次是语言发育落后;第三是刻板行为,特别专注某一活动,比如不断原地转圈等。
谈到早期干预,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干预里面的“干预”,“干预”这个词首先确定了其独特的医学背景。
以具有高发育风险的早产儿为例
对他们的早期干预是以促进早产儿各个功能区的发展并规避其发育风险为首要目的一种疗育手段。是从专业角度,根据疗育专家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然后跟据评估结果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功能区促进方案并实施,最终使早产儿实现追赶性成长。
而且,早期干预也不等同于现在市面上各大早教、育婴机构里面单纯的亲子教育,早教和育婴机构更多是从教育的角度让孩子“生活的更好”,而面对高发育风险的早产儿,是生存和发展并存的,因此在实现生长发育追赶的同时关注孩子其他方面,比如运动能力,心理等。
所以,早期干预是医教结合的方法,对促进早产儿各功能区的发展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其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早期干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早期”。
“早期”也有两个层面
第一、是尽可能在低年龄段(0-2岁之前)让早产儿接受早期干预,因为婴幼儿在0-2岁中脑部发育是最快的,脑细胞的代偿能力也是最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
第二、是在孩子还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早期干预。很对家长会有疑虑,认为我的孩子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干预?
其实,早期干预也是一种预防的医学手段,目的是把孩子的发育风险控制到最小化,防范于未然。就像婴幼儿为什么要接种疫苗的一样,主要是预防孩子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如果预防没有做好,等到孩子真的有了问题,那就不是早期干预能够完全解决的了,而且耗时耗力,并且也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发育留下阴影。所以,尽早进行早期干预,是每一个宝宝和家长必须完成的功课。
最后,早期干预是一种无创的,但临床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预防和降低儿童成长发育风险的方法,而且早期干预所采用的方法,全靠外界丰富的环境刺激及合理的训练,不吃药不打针,按照时下的公益理念,早期干预方法是一种“绿色”的环保疗法。